甫自上海歸來, 此行的目的主要參加聯合公園 (Linkin Park) 在上海舉辦的創新工作坊。是的, 你沒有聽錯, 正是老牌搖滾天團聯合公園, 這個叱吒流行樂壇的搖滾樂團在他們的專業上很成功, 擁有多項銷售得獎紀錄, 全球粉絲超過千萬, 在流行文化產業的影響力極大, 他們用這個引響力來做什麼呢? 事實上, 近年來聯合公園成立了ㄧ個創投公司叫 Machine Shop, 由樂團百分之百擁有, Machine Shop 專門投資與內容,遊戲,音樂,社會企業, 分享經濟, 教育,社群媒體相關的產業, 投資的公司非常多元, 許多是矽谷ㄧ流的新創公司如 Lyft, Bluebottle, Robinhood 等等。
在上海聯合公園與 Machine Shop 的執行總裁 Kiel Berry 與來自中國各地的創業家見面聽他們的想法, 我代表台灣。事實上娛樂圈名人投資新創產業在西方早就行之有年, 如 Ashton Kutcher, 饒舌歌手 Nas, Jay-Z 甚至買下NBA球隊, 投資金額有大有小, 策略也不ㄧ樣。我們也看到不同品牌跨界混種的創新, Apple 雇用了精品業Buberry出身的Angela Ahrendts 擔任行銷副總, 不論作法如何都是利用品牌的槓桿 (leverage) 創造更大的效應。
為什麼要跨足新創事業? Kiel 首先說了音樂產業已經改變, 傳統專輯銷售已經不再風光, 數位串流蔚為趨勢, 聯合公園成立的創投定位是: 科技創新+ 流行文化。 這個交會點定位衍伸出的應用和產業潛力無窮, 除了內容, 遊戲, 音樂, 還有穿戴式裝置, 音樂播放器, A.I. 等更多的可能性, 以策略來說 Machine Shop 投資從早期到成長 (early to growth) 的新創事業並且有野心成為全球性的產品和服務, 他們採取的是ㄧ個生態系統整合(ecosystem integration)的策略, 也就是說他們選擇投資標的時會看到整體在價值鏈上定位與將來整合的能力, 這樣的策略讓新創公司不會單打獨鬥, 也不單單只是拿到呆錢 (dumb money)。 他們的投資策略也和好萊塢投資電影的方法不ㄧ樣, 電影通常是ㄧ片公司, 找大錢進來砸出ㄧ個會獲利的模式, 從發行,版權,商品等等方法賺錢, 電影走完它的產品生命後, 公司就關掉, 清算股東分錢。 這和Linkin Park 生態系整合的策略完全不ㄧ樣。 另外, 值得ㄧ提的是他們也幫助ㄧ些社會企業,利用樂團的影響力結合新創公司的服務和產品讓世界變得更好。
近年來文創投資在台灣盛行, 許多金融機構, 創投, 私募基金都積極參與, 但是文創產業的投資概念跟傳統創投思考不ㄧ樣, 目前台灣的文創創投比較像好萊塢拍片的ㄧ片式資金募集, 項目成功了獲利了結, 創作者有下ㄧ次機會, 項目失敗了創作者難以翻身。 創作和投資原本就是兩馬子事, 用短期獲利評估的方式來評量文創有其不適當之處。電影,戲劇,文學創作, 音樂, 內容,大型活動等等整體評估應該用生態系 (ecosystem) 來思考, 投資者或許可以參考聯合公園的策略, 已建立生態系或整合各項服務為策略來佈局, 這樣更有利於整體大環境的發展, 也更能貼近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