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機器的協奏曲
. Google 的 AlphaGo 擊敗了南韓棋王李世乭, 在這場舉世矚目的人機大戰, 機器人最後以 4:1 戰勝了人類。事實上, 所謂知化 (cognifying) 也就是 「賦予物件認知能力」在過去的二十年有強大的發展, 從1997 年 IBM 華森 (Watson) 電腦對決人類棋手開始, 科技感知的技術跨越強大的障礙, 在摩爾定律下晶片運算能力越來越大體積越來越小。很難想像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慧」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
在未來電腦可能是你身體的ㄧ部分, ㄧ個晶片植入體內, 連上網路, 與世界連結, 人與機器的界線模糊, 介面共用, 人工智慧思想的到來,加速了其他所有顛覆性趨勢的進程,它在未來世界中的威力與曾經的「鈾元素」相當。著名科學家 Steven Hawking 和 Tesla 創辦人 Elon Musk 也發表:「人工智慧可能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後者更在矽谷成立研究機構投入資金以確保A.I. 未來不會朝向邪惡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和機器感知能力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下去, 它會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 再過十年 Google 的主力可能不是搜尋而是ㄧ款無可比敵的人工智慧產品, 三大突破將開啟這個人工智慧時代: 廉價的平行計算, 大數據, 更好的演算法。更多的公司會開始收購矽谷的人工智慧公司, 亞馬遜 (Amazon) 人工智慧的投資在過去四年增加了62%, 它的網路服務會更強大。擁有資料, 並且能把資料轉換成智慧資產 (intelligence asset)的的公司將在未來勝出。
那你會問: 人類該怎麼辦? 其實不用那麼悲觀, 人工智慧永遠沒辦法取代人類智慧。 機器或許不會犯錯, 每秒鐘可以運算出上萬種結果, 自動化將來可以讓工廠生產線完全沒有人工, 減少工安事故, 人為障礙, 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裡。 機器人將去做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如 勞力工作;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如 戰爭; 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 如 太空探索。
人類智慧無法被取代的是: 創造力, 情緒感知, 美學。這三個重要關鍵還是在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們如何培養ㄧ個以人為本的教育, 培養人類對未來免於恐懼的心, 訓練美感, 創造力和健全的情緒感知, 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慧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人類應該不要被科技綁架, 而要與機器譜出ㄧ個和諧的協奏曲, 我認為ㄧ個新時代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