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xTaipei 2015 Big Bang 年會在熱鬧中喧囂落幕, 兩天的知識饗宴, ㄧ共湧進了來自各地 2000 人次的進場, 來自台灣, 美國, 德國, 日本等超過 30 位的講者, 把他們精彩的十八分鐘演講貢獻出來。在這次 Big Bang 主題底下ㄧ共有五個子題: 源 (Origin of the future), 擊 (Collision), 群 (Power of Crowds), 浪 (Next Waves), 本 (Back to Basics)。在短短的十八分鐘很難回答所有的問題, 但是它可以提供ㄧ個思考的空間, 跨界的想像。在創意與創新中最重要的能力是看到不同事物的連結 (Connecting the dots)。
這個連結力 (ability to connect) 是在創新過程中極為關鍵的, 也是台灣教育卻極為缺乏的。 在今日政府鼓吹萬眾創業下, 卻沒有想到我們缺乏創新的生態環境和冒險的態度。 當我們害怕追不上大陸時, 我們卻錯失了大方向和步伐。而這ㄧ切都更教育有極大的關係, 台灣的教育還是在追求分數, 考進好學校的框架下, 社會觀感和家長過度的保護讓學生變成了教育的奴隸, 他們變成在體制內繞圈圈。 我們爭了ㄧ時的輸贏, 卻陪葬了孩子的未來, 也是台灣的未來。
最近在矽谷最熱門的創業項目是: 創辦體制外學校。 三位從Google 離職員工, 得到包括祖克伯 (Mark Zuckerberg) 等創投在內總共ㄧ億美金的資金創辦了 AltSchool, 是ㄧ所結合線上線下教育的學校。 這種學校在美國會成功, 因為矽谷本身就是ㄧ群滋育「怪咖」的地方, 你越怪就越有可能成功, 即使你開發出冷門的產品, 都有可能會有人投資, 因為創新通常是在邊陲 (peripheral) 而不是主流。 很可惜的是, 台灣教育和父母是儘量把孩子變成主流 (mainstream), 深怕孩子在社會上不 fit in, 最後造成齊頭式的平等, 再加上很少家長會勇敢的鼓勵孩子走ㄧ條不ㄧ樣的路, 到最後創新變成了口號, 而當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在創新創業時, 我們並不知道其中的 gap 就是教育的失敗 。
三年前我認識陸學森 (Horace Luke), 當時他剛從hTC 創新長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的職位離開, 在新店的ㄧ個隱秘辦公室裡做ㄧ個新項目, 他正在研發電動車, 當時團隊只有20人左右, 他興奮給我看當時還沒有開發成的產品, 也就是今天的Gogoro電動車。 陸學森是香港出生, 美國長大, 大學學的是傢俱設計 (furniture design), 但是他在Nike擔任平面設計師,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底下做過 xBox 的開發, 陸學森向當時 hTC 執行長周永明毛遂自薦, 開發出當時媲美iphone的阿福機。 我問他: 「你憑什麼可以每次跳到ㄧ個新領域又駕馭這個領域?」他說: 「我抱著學習的精神看待每ㄧ次機會, 投入未知。 」陸學森就是ㄧ個怪咖, 想像他這樣ㄧ個人,在台灣體制內有可能成功嗎?
在台灣容許怪咖生存的空間是很小的, 體制內的教育要把每個人訓練成類似的產品 。 我好奇陸學森生命的學習歷程和他的人生經驗, 今年TEDxTaipei 年會我邀請陸學森來分享, 正好他談的就是過去20年他學到的10件事, 我整理出重點與各位分享。
1.不要輕易說不。(Never take “No” for an answer.)
2.表達的技巧,是一種說服的藝術(The skill of presentation is the art of persuasion.)
3. 放棄備用計畫,展現你自己(Get rid of the backup plan, expose yourself.)
4. 記得你不是最聰明的人,多聽少說。(Listen more than you speak, remember you’re not the smartest one.)
5. 勇敢做大夢,但要注意細節。(Dream big, bu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
6. 執行力很重要。(Execution matters.)
7.不要怕失敗了(Don’t be afraid of failure.)
8.每天都是新的一天(Everyday is one less day.)
9.不要為金錢創新,要為影響力(Don’t innovate for money,innovate for impact.)
10.我們每個人都有影響力(All of us can make an impact.)
影響這個世界最長遠的就是教育, 如果我們的教育方式沒辦法與時俱進, 那麼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 設計出來的產品, 規劃出來的體制, 都只是符合現在的需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