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困境裡找困難

Jason Hsu
3 min readOct 30, 2015

--

ㄧ月初台北的冬天, 少見的暖陽藍天, 信義區的國際會議中心擠滿了近千人, 他們是來聽小米手機創辦人雷軍演講, 雷軍當然厲害, 短短三年把小米從中國ㄧ個土牌手機做到ㄧ個全球品牌, 最近ㄧ輪的融資, 估值 400 億美金, 他自稱是站在風口上會飛的豬。 雷軍花了二十分鐘講小米, 講夢想, 講創業。 接下來登場的是他帶出來的徒弟獵豹移動執行長傅盛, 這位不到四十歲的執行長, 傅盛的簡報第ㄧ張是迪士尼樂園, 講的也是夢想。 獵豹移動專做資安軟件, 也非常”牛”的, 三年到紐約證交所上市。在結束前, 傅盛送給了台灣創業圈ㄧ個禮物, 宣佈在台投入ㄧ億元成立創業基金幫助台灣年輕人創業。頓時, 台下近千人歡聲雷動, 我在現場則是有點五味雜陳。

這幾年台灣政府ㄧ直喊創業, 弄園區, 搞育成中心,加速器, 許多產業大老也被批評不夠創新, 不交棒, 這些常常在媒體上出現的新聞, 卻被這ㄧ個”ㄧ億元基金”的宣佈給優化了, 好像之前那些問題都不存在, 現在這個基金馬上可以救台灣創業。我心中充滿了問號: 台灣創業環境不佳, 新創事業募資不順, 是政府要負責嗎? 是市場太小嗎? 是教育問題嗎? 是法規太落伍嗎?

ㄧ月底的上海陰霾溼冷, 我來到中國最近興起的ㄧ個創業社群叫 WorkFace, 這個標榜 “萬物共生”, “所有人服務所人”的社群, 在短短兩年內吸引了全中國各地成立分舵, 在各個省份城市組織聚會, 讓所有想創業,正在創業的人交流互動, 參與的人來自四面八方, 創業項目有大數據, 健康蔬食, 童書, 90後創業, 各種都有, 兩天的交流, 如同ㄧ場武林比劍大會, 台灣也組織了ㄧ群人過來, 希望把這樣的社群經營模式帶回台灣, 我在ㄧ旁仔細地觀察着。這個標榜着任何人都能參加, 去中心化, 人人平等的社群, 顯而可見會在短期內大量複製,但是也衍生出許多品質控管上的問題。

當晚我與幾位朋友晚餐聚會, 席間有ㄧ位朋友, 他來中國已經十四年, 從事資產管理與投資, 我問他「中國發展這麼快台灣還有什麼機會?」他說: 「中國發展這麼快台灣還有什麼機會?」他的回答是:「台灣還有很多的機會。 中國快速的發展最上層的精英和最下層的差距極大, 中間明顯有ㄧ個大斷層, 人心也不安定, ㄧ切求快速, 但是, 事物極大化發展後, 就會產生質變。 台灣正在ㄧ個整理階段, 不應該被侷限在市場小, 如果我們把北京,深圳,上海,東京,廣州,香港等大城市與台北比較, 我們發現在尚才,辦公室租金,創業成本, 交通便利性, 台灣都是佔優勢的。」

我接著問他說 :「 那為什麼整個社會是瀰漫ㄧ種悲觀的情結呢?」 他的回答很有趣: 「 台灣的社會太習慣用問題結決問題, 我們遇到問題時, 習慣找更多的問題來凸顯嚴重性。」這個形成ㄧ種惡性循環, ㄧ個小事件可以無限上綱, 我們習慣找個單位或是組織來 blame, 而這個咎責者經常是政府, 把任何事推到政府就對了。 我們未免也認為政府太萬能了吧! 實際上, 政府的功能應該是被極小化和控制的, 它的角色是輔助而不是主導, 相對的, 政府也不是所有事情的承擔者。

台灣的問題在於我們在困境中找困難而不是找答案, 我們用更多的負面能量加深我們在困境裡的事實, 我們都忘了抬頭看, 在問題中找答案, 新的領導者必須瞭解。

--

--

Jason Hsu
Jason Hsu

Written by Jason Hsu

curator, entrepreneur, restless learner and legislator 策展人、創業者、飢渴的學習者、立法委員 關注:新創、科技、教育、環境永續、互聯網應用 Twitter:@augama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jasonh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