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威脅變機會 正視ICO與加密貨幣的興起

Jason Hsu
2 min readNov 11, 2017

--

九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與南韓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先後公告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為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禁止所有形式的ICO,引起新創圈、科技業與金融界不小的震撼。因為ICO所倚賴的區塊鏈技術被譽為未來十年的經濟革命,數位貨幣算是一項先試先行的產品,未來一旦區塊鏈技術成熟,將可以適用在各個產業。

整體而言,其他國家在面對ICO這個新議題時大致上有三種立場:完全禁止、高度管制、低度管制。採取完全禁止的,就是先前提到的中國與南韓。而採取高度管制的國家,有美國、日本、香港,上述政府把ICO視為是一種類似「證券」性質的金融商品,以比照證券監理的方式來對ICO做管制與開放,另外像是新加坡與英國也抱持高度管制的態度,公開呼籲民眾審慎考慮ICO的潛在風險。最後,採取低度管制的國家則有越南與芬蘭,其中芬蘭採取實驗性的立場,與企業合作對難民發行區塊鏈支付卡,而越南政府則是預計在2018年完成修法、2019年要推動數位貨幣的稅收系統。

那台灣政府的立場呢?目前來說,台灣政府在面對ICO的立場就叫「三不政策」,不鼓勵、不禁止、不負責,但是我期待台灣政府應該要用審慎開放的作法來面對金融科技創新,畢竟科技的發展是不可能回頭的,就像高雄已經出現實體商店以新台幣標價、但卻以加密貨幣結帳的商業模式,如果政府再不面對科技的進步,只會讓台灣被淘汰;而我也會推動相關的立法程序,希望以立法帶動創新,讓區塊鏈這一套去中心化的記名技術能夠構築台灣新經濟。

我認為,台灣沒有本錢跟美國、中國等大國比資本或市場,新創才是台灣價值所在,而ICO就是一套對於新創募資與發展有利的途徑。因此主政者應該要去除保護主義、回歸市場機制,推動以消費者優先的普惠金融。畢竟競爭才是促進進步最好的機制,面對威脅強化競爭力才是解決之道。唯有把威脅變機會,台灣才能站穩腳步、找到出路,自我保護並非解決之道,金管會應該要調整心態,正視ICO,落實管制與開發並重,台灣才能找到出路。

--

--

Jason Hsu
Jason Hsu

Written by Jason Hsu

curator, entrepreneur, restless learner and legislator 策展人、創業者、飢渴的學習者、立法委員 關注:新創、科技、教育、環境永續、互聯網應用 Twitter:@augama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jasonh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