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技術的發展已經徹底改變了世界的樣貌, 我們必須瞭解自己的渺小,如果我們不學習,科技的發展速度,會讓我們所有的一切在五到十年後被清空。科技業將變得廉價,甚至於成本趨近於零,所有的行業就要用服務來賺錢。
我們必須用初學者謙虛的自覺(beginners mindset)、飢餓者渴望求知的態度,擁抱未來的知識。如果你拒絕進行不斷的小升級,那麼積累起來的變化,會最終變成一項巨大的衝擊。所有事物都在流動,而新的形式將會是舊事物的融合,這種融合與舊有的那些遠遠不同。通過努力和想像,我們可以學習更加清晰地辨識前方,不再盲目。
很難想像有什麼事物會像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那樣,擁有「改變一切」的力量。未來,我們的日常行為將被徹底改變。「人工智慧」將是一些有界限的實體,而我們能清楚地區分我們和它們的思維。在一個聯繫超密集的世界中,不一樣的思維是創新和財富的來源。僅僅聰明是不夠的。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裡。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慧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平均來看,大多數現代產品都在經歷著減物質化 (dematerialize)。我們所需投入的物質總量在減少,這說明我們在用更少的物質創造更大的價值。當優步(uber)廣為人知的時候,類似的這種按需使用模式,正在一個接一個地衝擊著數十個其他行業。從「中心化的組織」向更為扁平化的互聯網世界轉變的後果是,每一個事物 — — 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必須更快地流動起來,以保證整體在一起移動。
在人們有限的一生中,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把每個選擇的潛在影響都逐個審視一遍。我們需要一種對資訊進行分類的方法,而唯一的選擇,就是尋求幫助來指導我們如何選擇。然而,只接觸那些你已經喜歡的東西是有風險的,即你可能會捲入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漩渦,從而對任何與你的標準存在細微差異的事情,都視而不見,即使你原本會喜歡它。在資訊豐富的世界裡,唯一稀缺的資源就是人類的注意力。
不久的將來,一個極其個人化的身體記錄資料庫(包括完整的基因序列)可以用來打造個人治療方案和個性化醫療。自我追蹤的範疇遠遠大於健康,它涵蓋了我們的整個生活。微型可穿戴的數字「眼睛」和「耳朵」 ,能夠記錄我們一天中每分每秒的所見所聞,從而幫助我們記憶。物聯網的設計,是用來追蹤資料,這也是它所處的雲端的本質屬性。在未來五年中,我們預計雲端中加入的340億聯網設備,將會用來傳輸資料。雲端的作用,則是保存資料。任何接觸雲端的東西都能被追蹤,也一定會被追蹤。
人工智慧和機器感知能力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下去, 它會廉價、強大、無處不在的, 再過十年 Google 的主力可能不是搜尋而是ㄧ款無可比敵的人工智慧產品, 三大突破將開創這個人工智慧時代: 廉價的平行計算, 大數據, 更好的演算法。更多的公司會開始收購矽谷的人工智慧公司, 亞馬遜 (Amazon) 人工智慧的投資在過去四年增加了62%, 它的網路服務會更強大。擁有資料, 並且能把資料轉換成智慧資產(intelligence asset)的的公司將在未來勝出。
那你會問: 人類該怎麼辦? 其實不用那麼悲觀, 人工智慧永遠沒辦法取代人類智慧。 機器或許不會犯錯, 每秒鐘可以運算出上萬種結果, 自動化將來可以讓工廠生產線完全沒有人工, 減少工安事故, 人為障礙, 商業動機會讓與工業力量相關的人工智慧無處不在,它們廉價而聰明,會被植入到所有我們製造的東西裡。 機器人將去做人類能從事但機器人表現更佳的工作如 勞力工作;人類不能從事但機器人能從事的工作如 戰爭; 人類想要從事卻還不知道是什麼的工作 如 太空探索。
人類智慧無法被取代的是: 創造力, 情緒感知, 美學。這三個重要關鍵還是在我們的教育方式, 我們如何培養以人為本的教育, 培養人類對未來免於恐懼的心, 訓練美感, 創造力和健全的情緒感知, 當我們開始發明新的智慧種類和新的思維方式時,將獲得更大的回報。 人類應該不要被科技綁架, 而要與機器譜出ㄧ個和諧的協奏曲, 我認為這個新時代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