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取代facebook的產品絕對不會是比現在facebook好一點的產品,它ㄧ定是ㄧ個全新的服務。如果你在創造產品, ㄧ定要思考它的獨特性和market-fit, 不要做me too的產品。有幾項會影響未來重要的科技或項目會帶來顛覆式的創新, 取代舊有的產業, 也是有極大效益擴散性的潛力。
矽谷著名的加速器 Y Combinator 日前發表了一系列投資人關注的新創事業項目。除了大趨勢所趨外, 更著重科技的突破(technology breakthrough), 以下為幾個重要關注的項目。
能源
人工智能
機器人
生醫科技
教育
網路基礎建設
VR / AR
交通運輸與居住
程式工具
好萊塢 2.0
企業軟體
金融科技
資訊安全
健康照護
未來城市
在 YC的網站上明確寫著: 「你不應該為了創業而創業 ; 你應該為了解決ㄧ個明確問題而創業」。上述的項目都是改變人類生活重要的關鍵, 拿能源項目來說, 再生能源、電池儲存技術、物聯網應用等都是可以投入的, Tesla創辦人 Elon Musk 正在專注於這個項目。 好萊塢 2.0 (Hollywood 2.0) 是ㄧ個有趣的項目, 因為數位匯流的發生, 消費者使用 (consume) 內容的方式也改變, 明星 (celebrity) 跟粉絲互動的方式和社群建立相互餵養, 透過直播、打賞, 更多賺錢、分潤的渠道, 粉絲不但是成就明星也成就產業。跨平台的串流也讓觀看體驗有更多互動和遊戲化 (gamify)的機會。另一個重要的項目是金融科技 (fintech), 它直接挑戰了最古老也最保守的產業, 新的技術如 bitcoin 和 區塊鍊的興起, 產生了去中心化的交易行為, 重新整理了金流、資訊流, 導致新的平台經濟, 而衝擊到傳統銀行的收放款、保險、投資、避險業務。FinTech 重組了金流的效率, 也影響了所有交易的項目。
以上是矽谷一流的加速器如何思考創新創業的命題, 可以看得出有野心、追求卓越和突破的思維。反觀台灣, 政府大力鼓吹創新創業, 從政府部門到學校, 從公家單位到民間, 看到「創業名師們」到處講課, 卻不見真正有技術突破的項目出現, 說穿了,只是在消耗政府預算。政府這種雨露均霑的補助方式讓台灣學矽谷只學到皮毛,學不到精髓。題目沒選對的結果, 大家只是在一個池子裡互爭資源, 更別說政府想弄ㄧ個亞洲矽谷了, 如果不從根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