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Hsu
4 min readMay 8, 2016

破浪世代

2008年我剛創業, 模仿美國TED大會, 創辦了 Big Question Conference, 當時「創業」不像現在是一個流行名詞, 大家爭相競逐 。當時尋覓各處為了要找辦活動的場地, 找到了隱藏在安靜巷弄內的生態綠咖啡, 那是ㄧ個不起眼的民宅,裏頭幾張桌子, 有簡單的投影設備, 牆上貼著公平貿易的海報。店裡的女主人, 脂粉未施, 穿著t-shirt 牛仔褲, 素淨的臉龐,戴著眼鏡, 與其說是咖啡店老闆, 社運領袖更為貼切, 她熱衷於公平貿易,倡導有機咖啡, 我被她改變世界的熱情深深打動, 那是我第ㄧ次見到余宛如。

接下來的幾年, 台灣的經濟走下坡, 整體大環境不好, 我和朋友創辦了 TEDxTaipei 也在ㄧ路摸索中找一條生路, 創業的人也開始變多了, 社交媒合活動也越來越多, 看似熱鬧, 投入的人多但能堅持的人少, 潮水退後才知道誰沒有穿泳褲。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創業, 大都是捧著商業企劃書找創投喊估值和股份占比, 關心商業模式而不說想創造什麼改變。 想賺錢的多, 想真正改變世界的人少。我有時會想: 有社會使命的創業家在哪裡? 宛如選擇創辦生態綠, 希望透過公平貿易的推廣, 消弭全球化競爭的不當剝削; 我選擇創辦 TEDxTaipei, 我想要把知識分享透過網路帶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選的創業題目都是先想到改變世界再想到賺錢, 前提當然是要能自給自足生存下去。

我和宛如都是六年級尾巴, 夾在有豐富資源和享用科技業起飛果實的四五年級和崛起網路原生代七年級, 創業家在六年級特別少, 大部份的人出國念個好學校,到外商工作, 六年級像是被壓縮的ㄧ代, 保守也動彈不得。這一代創業的人孤單地拿著槳在大海裡向前划, 卻難以前進。2013年創業風潮大起, 政府鼓吹, 創投活絡, 在低薪22k的議題影響下, 年青人開始找出路, 不去企業上班, 開始創業。同時社會企業興起風潮, 創業者開始思考結合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 而這條路宛如已經走了六年, 她不是一個跟風者, 她從揚帆而起那一刻, 就船知道要往哪裡去。當年, TEDxTaipei 要搬到金山南路的ㄧ棟大樓, 屋主提供空間給創業者進駐, 他要我幫忙找幾個社會企業家 (social entrepreneur), 我第一就想到宛如, 邀請生態綠進駐。就這樣, 我們又重逢了, 接下來她陸續開了生態綠超市, 寫了<<明日餐桌>>, 繼續推廣公平貿易, 馬不停蹄到處演講分享, 熱情不滅。

2014年大浪來了, 三月的太陽花學運, 不只是學生佔領立法院, 數萬人上街抗議服貿黑箱, 大浪的核心是「世代不公義」。年輕人要把未來從老人手上奪回, 而創業也真正來到百花齊放的高峰, flyingV 群眾募資平台崛起, Maker 自造者運動, 政府要把中山足球場改裝成創業園區 (後來失敗)。而這個大浪不但把代表網路世代的素人力量的柯文哲送上台北市長寶座, 更把在接下來的總統和立法委員選舉把國民黨徹底擊潰。這是ㄧ個價值轉換的能量釋放,而政治是其直接手段之一。這個浪也把ㄧ群代表年輕世代的新血送入國會, 包括我, 宛如, Freddy等, 這一代是破浪世代。

宛如進國會後第ㄧ場戰役提出透過立法能把嬰幼兒進入國會議場, 此舉招來許多爭議, 正反評價都有。她拋出一個前衛 (progressive)的議題, 但是社會似乎還沒辦法接受, 看到她受委屈, 身為朋友同事, 為她感到不忍, 但是我知道她是ㄧ個堅毅的勇者, 她勇於挑選戰場 (pick a fight), 或許旁人對於她的選擇覺得訝異, 我認為宛如是不斷在突破框架, 重新定義 (re-define)什麼是符合現代 (modernity)的社會思維, 因為想突破, 就會有衝擊。 在立院走時匆匆擦肩而過打聲招呼, 雖沒多說話, 但彼此眼神領會。我有時回頭, 眼中浮起2008年第一次見到宛如, 那個堅毅的眼神, 如同在揚帆而起時已經知道船要航行的方向。這個時代需要有更多的領袖, 願意承擔的領袖, 破浪的典範在宛如身上體現, 我期待她不忘初衷,勇敢堅毅地繼續前進。共勉之。

許毓仁 / TEDxTaipei 創辦人 & 立法委員

Jason Hsu
Jason Hsu

Written by Jason Hsu

curator, entrepreneur, restless learner and legislator 策展人、創業者、飢渴的學習者、立法委員 關注:新創、科技、教育、環境永續、互聯網應用 Twitter:@augama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jasonh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