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的一台會飛的車, 但是我們卻得到140個字 — 創辦人基金 (Founders Fund)
最近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在一場科技論壇裡談到了,他如何把公司從一個線上虛擬書店或變成全方位的科技公司,其中一個重要的領導人特質是:發問(wondering)。
他在會議中,都鼓勵腦力激盪和離題,讓大家不斷去發問、發問和發問,找出願景,確定真正想去哪,而不是「固定住議題,還沒出發就知道要去哪」。這讓原本只有在做線上購物電子的公司,在無數次的內部會議裡面,透過發問,腦力激盪,要發展出了雲端服務(AWS)、電影製作(Amazon Studio)、人工智能家電Echo、無人機快遞(Express)服務。
這些都不是當時的議題設定,但是透過不斷地辯證導出。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確定願景。如果願景是登上火星,那麼如何去就是方法。找到願景之後,儘管人們一開始說這件事情不可行,他想的是,怎麼用不同的方式去切入,並且堅持「對願景執著,但對細節保留彈性。」
亞馬遜也在2016 年 3 月於西雅圖開第一家實體書店,店內約 5,000 種書,依據亞馬遜資料庫來選書。貝佐斯說,亞馬遜從不設限自己是科技公司,僅限於哪些專長,而定位為「面向客戶的公司(customer centric)」,致力學習服務客戶的各種技能,這就是願景設定。
未來科技願景是什麼呢?貝佐斯預測,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會投入人工智慧,還有數以百計的新創公司會加入,未來會有更多運用人工智慧的科技誕生。目前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只是冰山一角,從家電、汽車、醫療、教育、工業等等,人工智慧將會大量興起。人工智能更將成為一個新平台,開放 SDK /API ,讓更多開發者加入開發陣容,快速發展出更多種功能。
而政府領導人呢?面對未來科技興起該如何應變?首要之務,就是願景設定。第二是開放思維、第三是保持今天不改,明日將亡的決心(change or die)。歷史上的進革、發明、創新許多起於對於生存的保護和對進步生活的渴求。煩惱、想像、創造是人類的特權,而當下的科技已經有自學能力,電腦自己編程的時代即將到來,比人類更能敏銳地洞察與發明,擁有強大運算能力的機器人將超越人類,不與其共存就沒有未來,而這也將廣泛的影響醫療、公共政策、教育、基礎建設等等。而我們的政府領導人理解這一點嗎?
面對未知,我們總是等待突然的改變再去適應,十年前有誰會想像到一隻手機可以取代電腦。歷史以在眼前,而我們常常消極等待而不創造。當生存還有空間時,人類往往用私慾和懶惰當藉口,十年後人類的生存空間與會愈來愈小。